家长须知  
家长,你注意孩子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了吗?
来源:上海雄飞教育 发布时间:2012-07-04 21:28:57 被浏览[ ]次

不少初中时语文学得不错的同学,一进入高中后,尤其是半期考试后即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反映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学生、家长和老师都感到不可理解:初中会考那么高的分数到了高中怎么一下子降那么多。个别人甚至对语文逐渐失去信心,将精力转向数理化的演算。

  我曾教过初中、高中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感到搞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于高中阶段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全面增强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认真分析高一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对高中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原因浅析

  首先,由于初中属九年制义务教育,也受学生年龄特征等限制,在能力方面要求较低。这就决定了初中会考语文试题大部分是知识型的,能力型的较少。虽然考试分数较高,但科学的学习习惯未充分养成,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如:靠前才背书,看课文,记解释等。而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考题围着高考转,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加上学生缺乏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考出来的分数当然不会很理想。

  其次,高一节假日多,还有军训,往往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大多是刚交了高三下来,未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或者故意出高难度的题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挫伤其积极性,必然会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

  第三,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似乎人人都懂,但人人都不精通的特点。学生分数往往比较稳定,不像数理化那样松则一落千丈,紧则扶摇直上。因此,学生往往不重视语文学习,随便应付。

  综上所述,学生升入高中后,必须针对初中生的弱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抓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和引导学生解决语文学习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

二、措施浅谈

   1. 前引后连,自然过渡

  由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讲实际上是上了一个新台阶,教师有必要扶一扶,拉一拉。应针对入学新生,注意适时调整教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教师、新教材。在教学中前引后连,可以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引出新知识。如教《记念刘和珍君》,不妨总复习一下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七篇作品,借此对鲁迅有个全面深刻地认识。又如教朱自清的《散文两篇》,也可先复习《春》,以使学生更充分领会不同时期不同思想下“景”和“情”的关系。这样给学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教学环境,在知识衔接的同时,知识的深度广度也得到发展。

   2. 重视实践,培养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不是简单的知识容器。即使靠死记硬背记住了所学内容,只能说明有一定基础,往往不能灵活运用。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我认为,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只有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

   多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朗读、默读、精度、略读,兼而有之。读的内容也要杂,课本要读,报纸要读,科技文章也要读。什么书籍都应有所涉猎。

   多写。据统计,一个人要达到文通句顺至少要写够十万字。显然,初中一期按规定写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总计约两万字,即使加上小学阶段作文,考试作文等,写作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写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如日记、周记、笔记、感想,小作文、大作文等。同时要注意,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可互相评改,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多说。传统教学多强调先生讲,学生听。学生明白了,却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换一篇文章,又不知所云。应提倡鼓励学生大胆说,大胆讲,可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课末五分钟质疑等活动,提供说的舞台。

   多听。不光听教师讲,听教师泛读,听课文朗诵录音,也要听广播,听别人谈话。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处处皆生活。通过多读“生活”,多写“生活”,多说“生活”,多听“生活”,加强学生实践,从中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语文质量自然会上去。

3. 及时总结,调整学法

  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其学习语文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作为教师,应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及时指导学生归纳、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也可让语文成绩好的同学一周介绍一种学法,大家讨论,取长补短,从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外,还要教会学生分析考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从考卷中分析出自己的弱项,弥补之,也是提高语文成绩的一条重要捷径。

  其实,语文知识系列是螺旋式上升,高中语文知识大部分在初中已接触过,只不过到高中更深更广更复杂而已。因此,初高中衔接工作也不能仅仅停留在高中第一学期,而应该贯穿高中教学的全过程,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我主张初中教师多了解高中教材,高中教师多研究初中教材,如此,在前引后连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一定会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不断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公告公示 更多>>

教育新闻 更多>>

专家指导 更多>>

联系人:杨老师  曹老师  
手机:13818781346   15000044600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西藏北路605号兴中心创意园C座508A室(西藏北路中兴路口)
沪ICP备15003067号-1